今天是1996年2月3日,中午,我們的急驚波又在八斗子漁港防波堤惹禍了。
是的,你們叫它瘋狗浪;是我們太平洋最傷腦筋、最心疼的過動兒。
它總不和其他潮浪同進退,它總是那樣活力充沛,那樣歡喜地四處闖蕩,
總是以最讓它自己高興的速度衝前竄後,總不能好好聽一次其他潮浪的教導。
《蔚藍的太平洋日記》—李潼
李潼為臺灣重要的兒童文學、小說及散文作家,在他筆下的瘋狗浪,顯得活潑又好動,但究竟瘋狗浪是不是如此的可愛呢?
瘋狗浪的成因
波浪的形成是由於風吹到大洋的海面時,將海水掀起,水分子就向上升,隨後受到自身的重力作用而下降,為水面週期性起伏的現象。雖然在我們眼中看起來,波浪是不斷在前進,實際上波浪中的水分子僅是在原位附近做週期性上下運動,並不隨波前進。但當波浪向前移至岸邊時,會受到海底環境(如地形)的影響,於是水分子的運動就產生變化,使波浪變形而形成碎浪。
波浪形成示意圖
當狂風暴雨襲擊海邊時,掀起的滔滔駭浪令人不寒而慄,雖然可怕但還可以理解這些大浪是由強風持續吹襲海面所造成的。然而卻有種奇特的波浪,它發生在風平浪靜的某個瞬間,海面水位會突然產生異常的起伏,且可持續數分鐘之久。這種瞬間的大浪,學術上稱為異常巨浪、突浪或詭浪等,臺灣民間則給它一個傳神的名稱叫「瘋狗浪」。瘋狗浪具有陡峭且尖銳的波峰和平坦的波谷,是一種非線性且不對稱的波浪,而它的產生的原因,科學界還不是很瞭解,因此很難研判它會於何時、在何地發生,常讓人措手不及。
瘋狗浪形成示意圖
瘋狗浪的類型
瘋狗浪隨機發生的現象,目前仍無法從茫茫大海的實測水位來說明瘋狗浪出現的時空變化,而多以海事災害的現場描述來研判是否是瘋狗浪所造成。
但根據科學家目前對它的觀察與研究,可將它分為兩種:
- 兇猛強烈的海浪,不斷地侵襲海岸,岸邊若有人垂釣或游泳,則很容易被海浪捲入,這是「第一類型瘋狗浪」,如同真正的瘋狗,見到人就攻擊,避免災害的方式,就是遠離它,因此在某些海域可以看到警告的告示牌,提醒民眾避此區域常見瘋狗浪,避免靠近。有專家認為「瘋狗浪」是長湧浪造成的,而颱風與季風都有可能產生長湧浪。經過科學家的查證,將目前所有能找到與「瘋狗浪」事件與颱風路徑或天氣圖做比對,瘋狗浪的產生確實與颱風有關。
- 天氣良好,海上平靜無風,突然在岸邊出現一道大浪,衝擊海岸,此時如岸上有人,則很容易被捲入海中,這是「第二類型瘋狗浪」,就像正常的狗突然張口咬人,這種瘋狗浪更加危險,因為沒有大風浪的徵兆,遊客往往因為輕忽而來不及走避,很難預防,需要特別注意。
由於「瘋狗浪」常「來去無蹤」且「神出鬼沒」,為了維護自己的生命安全,只要到海邊從事任何活動,包括,校外教學、戲水、觀浪、垂釣或巡視等,就應該注意氣象署有沒有發布「長浪即時訊息」;並做好安全防護措施,一旦遭遇浪襲或有發現任何異常徵兆時,才有機會迅速離開現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