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,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,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。 中央氣象署數位科普網-反映天氣冷熱感受的「體感溫度」 ::: 跳到主要內容
:::
點閱數 : 11093
line
facebook
google
反映天氣冷熱感受的「體感溫度」

到了,住在高雄的安安打算找家在淡水的小瑞表哥玩。

安安:「哥,我放寒了,我後天想到臺北找你玩!」
小瑞:「好啊!歡迎,不過個時候很冷耶!」
安安:「放心,我有看氣象預報,氣溫有15度,不會太冷,我會記得多穿件外套!」
小瑞:「你可不要忘記『體感溫度』!我家在淡水,這裡風大又潮濕,雖然預報說有15度,但體感溫度只有11度左右喔!」
安安:「唉唷,幸好你提醒我,差點我就要凍成冰棒了!」

看到這裡你會不會奇,為什麼「氣溫」跟「體感溫度」樣?什麼是「體感溫度」?為什麼我們需要認識它呢?

體感溫度是判斷天氣冷熱、該怎麼穿衣服的重要參考依據。

體感溫度

體感溫度的定義

般我們所說的「氣溫」,根據「世界氣象組織」(World Meteorological Organization, WMO)制定的標準,指的是將溫度計放在「百葉箱」中,以通風良好、不受太陽輻射影響的情況下,在距離地面1.25~2公尺高的地方,所測量出來的大氣溫度;然而,氣溫並直接代表人體對於溫度的感受!

舉個生活中簡單的例子:假設室內溫度是28度,當我們洗完手,如果沒有馬上用毛巾擦乾,而是快速揮動溼答答的雙手,手的皮膚是不是會感覺涼涼的、很舒服?這時候我們雙手受到水滴蒸發散熱的影響,所感受到的溫度就可能比室內實際溫度還要低些,因為人體主要藉由皮膚來感受冷熱,身體的散熱速度會影響我們對於溫度冷熱的感覺;而這種由人體實際感受到的溫度,就是「體感溫度」的概念來源。

在相同情境下,不同的人對溫度的感覺也會不一樣。

實際氣溫與體感溫度不見得相同

影響體感溫度的因素

除了個人生理機能造成對溫度的主觀感受外,空氣中的濕度、太陽照射的狀態與風速,都是影響體感溫度的因素。比方冬天的溫度樣是15度,如果加上大風呼呼地吹,就會讓我們感覺更冷;但如果在沒有風的情況,站在暖洋洋的陽光底下,就會讓我們覺比較暖和。

因此,雖然體感溫度每個人的感受都同,中央氣象署還是參考斯戴德曼(R. G. Steadman)在西元1984年所發表的「體感溫度通用公式」,在氣象預報時提供我們每天的體感溫度。這個公式以氣溫基準,再考慮到戶外通風的時候,受到濕度及風速的影響得出體感溫度的值,讓我們有生活上的參考標準,知道體感溫度偏高時要適時補充水、偏低則多穿件衣服,才不會讓天氣變化影響身體舒服!

簡易的體感溫度參考表

所以,從「體感溫度通用公式」推算出來的體感溫度表格,讓我們回頭想想小安和小瑞表哥的對話。現在你知道為什麼安安會慶幸小瑞表哥提醒她要注意「體感溫度」了?假如空氣中的溼度是固定的,只考慮風速的變化,小瑞表哥家住在淡水,位於東北季風的迎風面,在風速的影響下,當氣溫15度的時候,強風會讓體感溫度大幅下降,至是比氣溫還要低的11度,這時候如果沒有做好保暖,小心讓習慣淡水天氣的安安感冒,可就好了

假設相對溼度固定、氣溫為15度,當風速為6m/s時,所感受的體感溫度為11度,比實際氣溫低4度,人體感覺寒冷,必須好好保暖。

相對溼度在70%的體感溫度參考

其實,不論是體感溫度的計算公式或參考表,都只能當作我們生活中的參考!因為在計算過程中,科學家們簡化了影響因素,也做了很多假設性的思考。在相同情境下,同的人對溫度的感覺也會樣。每個人能夠忍受冷熱的程度都同,說不定安安覺冷的時候,小瑞表哥

下一篇
冷鋒_變天的前奏



google
facebook
lin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