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媽媽,你看!冰雪奇緣的Ailsa女王發威了,下雪了耶!!」小兵興奮的拉著媽媽去看雪。
「哇!臺北居然真的下雪了!!雖然下雪很美,但…這好像不是好現象耶!」
「為什麼?這樣不用出國就可以看雪了耶!」
「臺灣地處副熱帶地區,一整年溫度適中,照理來說除了高山地區以外,是不會下雪的,這樣突然變的極度寒冷甚至還下雪,跟平常的氣候有極大的反差,可能反而會帶來許多災害,像是植物、蔬果剛冒出的芽可能就會被凍死,而且大家也沒有適合下雪的天氣或是雪地使用的設備,像是汽車的雪鏈或是剷雪車等,可能會造成路上險象環生,也會有人因為溫差太大無法適應而生病,甚至猝死呢!」媽媽語重心長的說著。
小兵驚訝的說「原來臺北下雪的背後需要付出那麼多代價啊,那我還是坐飛機去寒帶國家看雪就好了,希望地球都平平安安的,不要再有那麼多極端的狀況發生!」
「是啊,大自然的力量是很強大的,我們平常就要好好愛護地球,並準備好各種應變措施啊!」
什麼是北極振盪
所謂的北極振盪(Arctic Oscillation,簡稱AO)是指北極與中緯度海平面氣壓場呈現反相位的振盪關係。我們可以想像冬天北極圈中的「北極寒風」試圖南下入侵溫帶地區。幸好有環繞北極的風速特快車、極區附近風速最強勁的氣流─「極鋒噴流」,能限制北極寒風的行動。當極鋒噴流強盛時,代表極區的氣壓比較低,中高緯度的氣壓比較高,這時北極寒風只能乖乖待在北極地區,北極寒帶的冬天也就顯得更加冷酷無情;相對的,北半球溫帶的居民就會有一個溫暖的冬天,這種現象稱為「正北極振盪」。
北極寒風與極鋒噴流
但極鋒噴流也會有失守的時刻,會減弱、變形成歪七扭八,代表極區的氣壓和正常情況相比相對比較高,而中緯度的氣壓相對比較低,此時關不住的北極寒風就會乘虛南下,酷寒的冰天雪地將肆虐溫帶地區,即稱為「負北極振盪」。
正、負北極振盪示意圖
至於北極振盪的成因,目前科學界還沒有明確的答案。它可能是單純的地球大氣內部的自然律動現象,也可能是受海溫變化所影響,此種天氣狀況難以預測。
北極振盪效應所帶來的影響
民國105年年初雖受聖嬰事件影響,其帶來的暖冬現象只維持到1月中,因為「北極振盪」的突然現身,導致東亞地區中高緯度出現極端低溫現象,讓人始料未及,臺灣也因此受到影響。但在一般狀況下,由於台灣位於副熱帶與熱帶之間,北極寒風南下至此已是強弩之末,大多影響不大,只要適時注意氣象署的預報,就不用太擔心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