颱風前後蔬果漲價圖
「只要颱風季一到,菜價就漲,荷包又大失血囉!」媽媽拎著大包小包進了家門。
庭庭抬起頭問:「為什麼臺灣常常有颱風來襲呢?」
媽媽笑著說:「因為臺灣東邊的西北太平洋夏天時溫度高、水氣足,就像是孕育颱風的搖籃。」
由於北半球的高氣壓是呈順時針旋轉,當颱風在太平洋高壓的南側生成後,常順著高壓的外圍移動,向西接近菲律賓、轉向西北到臺灣、再轉向北至東北方向到日本,造成這幾處都是發生颱風災害最頻繁的地區。當然若太平洋高壓威力太強,它西側的勢力會向西延伸,這時颱風就比較可能從菲律賓、巴士海峽或臺灣南部經過,然後直撲大陸華南或中南半島,颱風上了陸地會逐漸減弱消散,也就沒有機會轉向了。
颱風與太平洋高壓關係圖
根據西元1911年至2015年的統計資料顯示,這段期間一共有360個颱風侵襲臺灣地區,其中以8月最多,次為7月和9月,因此每年之7至9月可說是臺灣的颱風季。
中央山脈與颱風
臺灣最顯著的地形為中央山脈,而中央山脈有許多超過3,000公尺的高山。當颱風在接近臺灣時,受到地形影響,經常會有路徑偏折或移速加快的情況發生;而當颱風登陸後,除了因地形破壞使強度減弱之外,颱風中心更會有許多複雜的變化過程。
颱風紅外線雲圖
例如颱風從臺灣東部登陸時,中央山脈就像一把西瓜刀,把颱風切成上下兩半,颱風下層雲系因為受到中央山脈破壞而減弱,可能連中心位置都找不到,但上層雲系仍可通過中央山脈並且繼續發展,不過威力已不如登陸前強烈;有時候也可能在中央山脈的西側另外形成一個副中心,若環境有利這個副中心發展,它可能取代原來的颱風中心,造成颱風中心像是「跳」到另一邊一樣。中央山脈除了會影響颱風路徑及破壞颱風結構之外,更會影響風雨的分布,位在颱風環流迎風面的區域,常因地形造成降雨加劇而帶來顯著災害,反之位在背風面的區域雖然有時可能很接近暴風圈,但感受到的雨勢或風勢相對較不明顯,因此地形是影響颱風風雨分布的關鍵之一。
颱風對臺灣的利與弊
臺灣位於颱風路徑的要衝,颱風挾帶的強風和豪雨,往往對臺灣造成很多嚴重災害。像是颱風所挾狂風可以吹倒房屋、拔起大樹、飛沙走石、傷害人畜;降雨過急、來不及宣洩,可能導致低地淹水;山洪暴發、河水猛漲、甚至沖毀房屋、道路、橋樑,這些都是由於颱風的風和雨直接造成的災害現象。
雖然如此,颱風也有帶來好處。颱風是臺灣最重要的水資源來源之一,臺灣冬季(約12月至2月)相對為較乾的季節,尤其中南部地區更是缺乏雨水,若春雨或5月至6月的梅雨季節降雨稀少時,經常發生乾旱現象,此時如能有颱風帶來適量之雨水,不僅對農作物有益,對氣候之調節及民生用水需求亦有幫助。
結語
颱風來襲雖然可怕,但只要確實做好防颱措施,就可以保護全家平安,避免遭受颱風的侵害、將損失降到最低。颱風來襲前,應隨時收聽(看)颱風消息,了解最新颱風動向、並避免到海邊山上從事登山、觀浪等各項危險活動,做好家中門窗防颱措施,準備蠟燭、手電筒、電池、手機電池以及儲水備用,以防斷電停水,也可以多備三、四日之食物、蔬果及乾糧,以備不時之需。
颱風雖然破壞力驚人,人力似乎不可抵抗,但如能在事前盡力加以妥善防範,雖不能完全避免災害,但至少可以減低受災程度,所以說:「多一分防颱,少一分損失」。
防颱準備